(子長革命烈士紀念館里的謝子長雕塑。)
   紅網特派記者 胡蓉平 延安子長縣報道
  
  中國革命“紅都”,陝西“將軍縣”,紅軍長征的落腳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誕生地,抗日東征的出發點,中共中央和中華蘇維埃政府所在地,陝西省醫改工作先進縣,西部百強縣……這裡,就是延安子長縣。
  4月6日下午至4月7日上午,“尋根祭祖陝西行”全國網絡媒體採訪團參觀採訪子長革命烈士紀念館、瓦窯堡會議舊址,領略子長紅色文化,品嘗子長特色小吃,感受民樂民歌,欣賞子長優美夜景。
  
  “紅都”子長以民族英雄名字命名
  
  子長縣位於黃土高原中部,北依橫山,東接子洲、清澗,南連延川、延安,西鄰安塞、靖邊,是民族英雄謝子長的故鄉,中央紅軍萬里長征的落腳點和抗日東征的出發地,土地革命後期為中共中央和中華蘇維埃政府所在地,建國後定為革命老根據地之一,先後有9名子長籍軍人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素有“紅都”和“將軍縣”之美譽。
  子長革命烈士紀念館位於縣城瓦窯堡北面齊家灣坪上,紀念館坐北向南,南北長120米,東西寬100米,總占地面積1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300平方米,是我國興建較早的紀念館之一。1943年,為紀念謝子長對黨、對人民的偉大功勛和卓越貢獻,興建了子長陵墓。1952年,陝西省人民政府重新修建子長陵,同時更名為子長革命烈士紀念館。1989年,子長革命烈士紀念館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1995年被國家民政部、陝西省委確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陝西省國防教育委員會確定的國防教育基地,已成為“褒揚先烈,教育後人”的生動課堂。
  瓦窯堡革命舊址位於子長縣城中山街。舊址包括瓦窯堡會議會址、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舊址、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舊址、毛澤東舊居(2處)、張聞天舊居、周恩來舊居,是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以及延安精神教育的重要載體和延安紅色旅游的經典景區。中共中央到達陝北前,瓦窯堡曾是中共陝甘晉省委和陝北省蘇維埃政府所在地。1935年11月,黨中央到達瓦窯堡,於12月17日至25日召開了著名的瓦窯堡會議。1967年,陝西省人民政府撥專款對瓦窯堡革命舊址進行了維修,隨後,瓦窯堡會議舊址和毛澤東舊居(2處)正式對外開放。1988年1月,瓦窯堡革命舊址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確定為陝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4年,被確定為全國紅色旅游陝甘寧區經典景區。2009年被列入全國博物館免費開放示範單位。現在是國防大學和延安幹部學院教學基地。
   鐘山石窟“第二個敦煌”
  
  鐘山石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子長縣城西15公里處的鐘山南麓,又名萬佛岩、普濟寺、大普濟禪寺、石宮寺。始建於晉太和年間(公元366—370),歷經唐、宋、金、元、明、清等千餘年鑿建而成,據歷史記載共十八窟,現僅發掘五窟,均為國家一級文物。
  
  (鐘山石窟主窟。)
  整個石窟依山而建,坐北向南,經歷代修葺,至元初,已有大小石窟11處及眾多塔、寺院,占地360垧,僧人500。主持僧北轄葭州(今佳縣),南統驪山(今臨潼),最遠發展至河南。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成為方圓數百裡群眾宗教文化生活的聖地。據清道光“安定縣誌重修石宮寺碑記載”,這裡原有中殿、十王殿、明王殿、金剛殿;還有萬佛樓、鐘鼓樓、三官樓、觀音閣及禪室方丈。雕梁畫棟,十分壯觀,惜毀於兵燹,除正殿石窟外,盡成廢墟。
  鐘山石窟為典型的縱軸式佈局佛寺,現開掘石窟五個,以中窟保存最為完整為主窟,窟內有大小佛像萬餘尊,故稱萬佛岩。其始建於宋治平四年(1067年),洞內富麗堂皇,色彩鮮艷,萬尊雕塑,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浮雕佛像錯落有致,做工精細。中外學者認為,其有極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不在雲崗石窟、龍門石窟、敦煌莫高窟之下,被譽為“中國最早的石窟群”、“全世界罕見的石窟”、“第二個敦煌”、“獨一無二的歷史存在”。
  子長嗩吶陝北一絕
  
  子長嗩吶曾先後在中央電視臺和湖南電視臺成功演出,2009年、2011年,子長嗩吶先後兩次遠赴英國和俄羅斯參加國際軍樂節的演出。在中俄文化交流年文藝晚會上,與俄羅斯國防部紅旗歌舞團同台獻藝,應邀參加了第60屆愛丁堡軍樂節,並榮獲第七屆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
  
  (子長嗩吶。)
  子長嗩吶桿長碗大,音色明亮,低音渾厚,高音挺拔,粗獷悍實,熱烈奔放,舒展挺拔,音量大,透氣力強,滲透著雄健的陽剛之氣。歡快時如火如荼,悲涼時如訴如泣,堪稱陝北一絕,已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近年來,子長嗩吶的吹奏、表演藝術比以前有了較大的提高。在演奏形式上,由原來的五人一組,發展到二三百人帶動作的大型集體演奏;從街頭、院落的自由演奏,發展到按曲照譜的正規舞臺演奏;從單純的兩支大嗩吶各吹高、低兩個八度的傳統吹奏,發展到嗩吶、海笛、管子、笙、笛子合奏;從鼓、鈸、鑼(疙瘩鑼)比較簡單的打擊樂,逐漸發展到大鼓、小鼓、水鈸、小鈸、手碗、京鑼配合敲打的新式打法;從以往的只吹傳統曲牌到民歌、流行歌曲按不同場合恰當吹奏的境界。
   舌尖上的子長 吃不完兜著走
  
  煎餅、涼粉、灌腸、碗砣、攪團、餄餎、雜面、黃煎、油糕、黃米饃、洋芋擦擦、洋芋饅饅……許多人認識子長,就是從“子長小吃”開始。子長小吃以其品種繁多,風味獨特、葷素相宜,清淡養生,經濟實惠而聞名遐邇。傳統子長小吃大約有上百種,加工方法有蒸、煮、炸、烙、烤等,以蕎麥、土豆、糜谷等粗糧為原材料細作而成,其中煎餅和涼粉堪稱一絕。
  
  (子長涼粉。)
  子長煎餅,用陝北出產的蕎麥麵糊攤成,大致呈橢圓狀,餅薄如紙,銀白透亮。煎餅中可以卷入豆腐干、熱豆腐、涼拌菜、炒菜、豬頭肉等。食用時,根據各自的喜好,配以醋、蒜湯、辣油或涼湯等,醇香撲鼻,酸辣開胃,久食不厭,素有“不吃煎餅不算到過子長”的說法。
  子長涼粉有綠豆涼粉、蕎面涼粉、洋芋澱粉涼粉,以綠豆涼粉最受人青睞。綠豆涼粉採用優質綠豆,通過浸泡、磨碎、發酵、沉澱制出精製澱粉,用精製澱粉加明礬和成糊倒入一定比例的開水鍋中,攪拌煮熟後盛入小盆中冷卻,冷卻後盆中倒出打成塊再浸入涼水中,食用時切成條、塊、絲拌以酸辣佐料。成品涼粉綠瑩瑩顫悠悠,燦如美玉、細如脂,看似柔嫩,實則筋韌,富於彈性,可切成細絲掛鉤叫賣,具有清涼消暑的功能,三九天吃涼粉可以預防感冒。  (原標題:【尋根祭祖陝西行】印象子長(組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06arevd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