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青
  日前,武漢市疾控中心正式啟動武漢市霧霾人群健康影響監測工作,主要收集監測點每日的大氣監測資料、全年死因個案數據、醫院門診資料等等,從而分析、掌握霧霾對人群健康影響的變化趨勢,併在此基礎上對霧霾進行預測、預警,為採取預防對策和干預措施提供依據。據稱,這一監測工作將實現常態化。
  2013年年初,以一場波及17省市的大範圍霧霾開始,受災最嚴重的京津冀地區整個1月只有5天空氣良好,而PM2.5瞬時濃度值一度“爆表”,達到了令人咂舌的1500微克。今年的最後一個月,又發生了一場類似的霧霾,波及25個省,“受災”最嚴重的長三角地區,PM2.5瞬時濃度值一度上了900微克。
  這兩場霧霾之間,今年6月,我國頒佈了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清潔空氣行動,從城市、省到國家在今後五年展開大規模的空氣治理。但是,對於霧霾的治理,必須有的放矢,首先要展開霧霾對人群健康影響的監測工作,探索出適合實際情況的空氣污染健康危害的評價模式,然後才能在健康風險評估的基礎上,對霧霾進行預測、預警,為採取預防對策和干預措施提供依據。從這點來說,武漢市啟動監測霧霾健康影響的常態機制值得倡導。
  關於霧霾究竟對人體的健康有什麼危害,由於缺少正常的監測工作和數據,出現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說法。一些專家說霧霾影響生育,一些專家認為霧霾是近些年肺癌人數上升的原因,但是也有專家出來予以否認,表示這些說法卻沒有得到科學的印證。隨著霧霾越來越頻繁的入侵,我們迫切需要專業的檢測工作的儘快進行,讓科學的霧霾檢測走在傳言之前,引導公眾積極防控。從宏觀的角度來說,這也能夠給政府進行霧霾的預測、預警,採取預防對策和干預措施提供資料和指南。
  最近《非誠勿擾》主持人孟非發表議論稱,用“民眾少開車”解決霧霾是在轉移大眾的註意力。現在城市管機動車管得越來越緊,但工業污染源到底管住了沒有?值得追問。如果通過疾控中心的監測工作能釐清各地霧霾的主要成因,就能去偽存真,讓“炒菜污染空氣”之類的專家說法不再混淆視聽。
  總之,面對霧霾的肆虐,我們不能停留在鏗鏘口號上,更不能拍腦袋做決策,而是要合理加大財政投入,進行基礎研究與預防工作,用真實全面的數字結果來指導、分析和掌握霧霾對人群健康影響的變化趨勢,找到儘快減小霧霾危害的公共政策,讓廣大人民群眾少受危害,還子孫後代一片潔凈清爽的天空。  (原標題:霧霾影響健康監測貴在真實全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06arevd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